單芯電纜外護套(通常是金屬護套,如鉛護套、鋁護套或皺紋鋼護套)的故障檢測流程至關重要。金屬護套在高壓單芯電纜中主要起防水、機械保護和提供接地通路的作用。其**完整性**對于電纜系統的安全運行極為關鍵。護套破損會導致多點接地,形成環流,造成能量損耗(護套損耗)和局部過熱,加速絕緣老化,甚至引發嚴重故障。
以下是單芯電纜外護套故障檢測的標準流程:
核心目標:
1. 確認護套絕緣是否良好:是否存在對地絕緣破損(即故障點)。
2. 精確定位故障點位置: 找到護套破損的具體位置以便修復。
標準檢測流程:
1. 前期準備與安全措施:
* 停電操作:確保待測電纜線路已完全停電,并執行嚴格的停電、驗電、掛接地線程序。
* 安全隔離:隔離電纜兩端,確保與系統其他部分斷開。
* 兩端護套接地拆除:這是**最關鍵的一步**。在正常運行狀態下,單芯電纜金屬護套采用**單點接地或交叉互聯接地**方式,以避免環流。為了進行護套絕緣測試和故障定位,**必須**在測試前將電纜兩端的護套接地連接(包括直接接地箱、保護器、交叉互聯箱內的接地連接)**完全斷開**,使護套處于“懸浮”狀態。
* 清潔與檢查:清潔電纜終端頭和接地連接點,確保測試點接觸良好。
* 設備準備:準備好所需的測試儀器(如絕緣電阻測試儀、直流高壓發生器、故障定位儀、跨步電壓法設備、聲磁同步定位儀等)及其附件(測試線、接地棒等)。確保儀器狀態良好、校準有效。
* 資料查閱:查閱電纜路徑圖、敷設資料、歷史試驗記錄等,了解電纜走向、長度、中間接頭位置、以往護套絕緣狀況。
2. 護套絕緣電阻初步測試:
* 目的: 快速判斷護套整體絕緣狀況,確認是否存在明顯或嚴重的對地故障。
* 方法: 使用**絕緣電阻測試儀**(如2500V或5000V兆歐表)。
* 步驟:
* 將兆歐表的“L”端連接到被測電纜的金屬護套上(通常在終端頭處)。
* 將兆歐表的“E”端良好接地。
* 電纜另一端護套懸空(確保已斷開所有接地)。
* 以額定轉速搖動兆歐表(或啟動電子式兆歐表),讀取穩定后的絕緣電阻值。
* 結果判斷:
* 正常:絕緣電阻值很高(通常在數百兆歐姆甚至數千兆歐姆以上,具體標準參考相關規程,如DL/T 596)。
* 偏低:絕緣電阻值顯著低于歷史值或規程要求下限,表明護套存在整體受潮或分布性缺陷。
* 接近零:絕緣電阻值非常低(接近零),表明存在明顯的金屬性接地故障點(硬故障)。
* 意義:如果絕緣電阻合格且無歷史劣化趨勢,通常無需進行后續精確定位。如果絕緣電阻不合格或存在疑問,則必須進行故障定位。
3. 護套故障點精確定位(如果初步測試不合格):
根據故障性質(高阻或低阻)、現場條件(路徑是否清晰、土壤情況、干擾水平)和設備可用性,選擇一種或多種方法組合進行定位:
* a. 跨步電壓法:
* 原理: 向電纜護套和大地之間施加一個**直流電壓**(通常在幾百伏到幾千伏,由直流高壓發生器提供)。在故障點位置,電流會從護套經破損點流入大地。在故障點附近的土壤表面,會形成一個電位梯度(電壓降)。用兩根探針(間距固定,如0.5-1米)沿電纜路徑測量地表兩點間的電壓差(跨步電壓)。當探針跨越故障點正上方時,跨步電壓會達到最大值或發生極性反轉。
* 適用: **最常用、最有效**的方法,尤其適用于**低阻故障**(金屬性接地)和部分高阻故障(施加電壓后能擊穿)。要求土壤濕潤、導電性較好,路徑清晰可辨。
* 優點: 定位精度高(可達厘米級),原理直觀,設備相對簡單。
* 缺點:需要沿電纜路徑行走測量,可能受地下金屬管線干擾;干燥土壤或瀝青路面效果差;需要施加高壓,注意安全。
* b. 直流電壓梯度法:
* 原理:與跨步電壓法類似,也是向護套施加直流高壓。但使用單根探針測量地表某一點相對于遠方接地點的**對地電壓絕對值**。在故障點附近,電壓值會急劇下降(形成陡峭的梯度)。通過尋找電壓陡降點來定位故障。
* 適用:與跨步電壓法適用場景相似,尤其適用于路徑上方難以并排放置兩根探針的情況(如狹窄區域)。
* 優點: 只需單點測量,操作相對簡便。
* 缺點:定位精度通常略低于跨步電壓法;同樣受土壤條件和干擾影響;需要遠方參考接地點。
* c. 電橋法:
* 原理: 利用惠斯通電橋原理。需要電纜有一個完好的護套作為參考臂。測量從測試端到故障點的電阻與整個護套電阻的比例關系,推算出故障距離。`Lx = (R1 / (R1 + R2)) * L` (L為全長)。
* 適用: 主要用于**低阻故障**,且需要有一個**已知良好**的護套參考點(通常需要遠端短接護套和導體或利用另一相完好護套)。對高阻故障不敏感。
* 優點: 無需沿路徑測量,可在終端快速給出距離。
* 缺點: 精度受護套電阻均勻性、連接電阻、參考點狀態影響較大;需要遠端配合;不適用于高阻故障和多點故障。
* d. 時域反射法:
* 原理: 向護套發射一個低壓脈沖。脈沖沿護套傳播,遇到阻抗不連續點(如故障點、終端、接頭)會產生反射。通過測量發射脈沖與反射脈沖的時間差,計算故障點距離。`距離 = (波速 * 時間差) / 2`。
* 適用: 理論上適用于各種阻抗特性的故障。常用于導體故障定位,也可用于護套定位。
* 優點: 快速,可在終端測試;對高阻故障有一定效果。
* 缺點: 定位精度受波速設定影響(波速與護套材料和周圍介質有關,需校準);對于復雜的多點故障或漸變故障解析困難;在護套接地方式復雜(如有交叉互聯)時應用受限。
* e. 聲磁同步法:
* 原理: 向故障點施加一個周期性的**高壓脈沖電流**(由高壓脈沖發生器產生)。電流在故障點處跳火放電,產生**聲音(聲波)和磁場脈沖**。使用探頭在地面同時接收聲信號和磁信號。當探頭靠近故障點時,聲信號和磁信號會同時到達探頭且強度增大。通過尋找聲磁信號同步且最強的點來定位。
* 適用: 主要用于**高阻故障**,特別是那些施加直流高壓難以擊穿或擊穿不穩定的故障。對于深埋電纜或噪音環境也有效。
* 優點: 能有效定位高阻故障;抗干擾能力相對較強;定位精度較高。
* 缺點: 設備較復雜昂貴;需要高壓脈沖源;放電聲音可能較弱(尤其在深埋或堅硬路面下),需仔細監聽;可能受環境噪音干擾。
4. 定位結果驗證與標記:
*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定位到疑似故障點,都應進行**復測驗證**(比如換一種方法驗證,或在定位點附近密集測量)。
* 在確認的故障點位置做好**清晰、牢固的標記**(如噴漆、插旗、GPS定位)。
* 記錄定位方法、測試條件、儀器參數和精確位置信息。
5. 修復與修復后驗證:
* 根據故障原因和位置(如直埋段、接頭處、終端處)制定修復方案(如修補護套、更換受損段、修復防水層等)。
* 修復完成后,**必須再次進行護套絕緣電阻測試**,確認絕緣電阻已恢復至合格水平。
* 恢復電纜兩端的護套接地連接(恢復為正常運行的單點接地或交叉互聯狀態)。
* 按規定進行電纜整體的預防性試驗(如主絕緣耐壓試驗、局部放電測試等)后,方可恢復送電。
通過嚴格執行以上流程,可以有效檢測和定位單芯電纜外護套故障,及時消除隱患,保障電纜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。